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有的人》教学设计1

《有的人》教学设计1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字体:

  

《有的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

2、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深刻理解诗歌语句。

教学过程

导入:

方法一: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他是谁?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方法二: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到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方法三:

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有的人》这首诗以形象、凝练、通俗的语言写了对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态度和表现,抒发了作者由此而发的感受,以此来纪念鲁迅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方法四: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不少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了较深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背景介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与世长辞,中国现代文坛上陨落了一颗比泰山还要重的巨星。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获得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次在全国各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自己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

一、初读感知: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

1、鲁迅先生是_____的人,我从_____﹙诗句﹚可以看出。

2、“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

3、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4、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全文在写法上、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对比手法、前后呼应)

5、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揭示了什么哲理)

二、研讨分析

1、指名回答问题1,感受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2、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那诗歌只写到了鲁迅吗?顺势讨论“有的人”含义。

“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

3、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两种人的生死价值的?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虽生犹死(行尸走肉)、虽死犹生(板书)

前面的“活”是指躯体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腐朽,后面的“死”是指失去生命。

4、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感知两类人的不同)                             灵魂   感情

崇敬赞美
 
高尚无私
 
两种人                     表现                      结果

                 对人民的态度:恭恭敬敬,全心全意  人民永远记住他

为人民的革命者   人生目的:为革命,愿献身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社会作用:让别人活得更好          抬得很高,很高

对比

鄙视憎恨
 
卑鄙自私
 
                 对人民的态度:作威作福,任意欺压  把他摔跨

反动派及剥削者   人生目的:为自己,想不朽          烂得更早

                 社会作用:使别人不能活            下场可以看到

 

5、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互相交流: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沽名钓誉之徒、大公无私之士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6、(同学或老师评点)师:同学们的替换非常好。经过替换,我们对这两类人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诗中给我们刻画两类鲜明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着强烈的反差,这叫什么写法?(对比)他们在生死(人生价值)、言行(对人民的态度)、追求(人生境界、人生觉悟)、作用(社会影响、人生观、)、结局等方面截然不同。在这两两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人的灵魂怎样?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板书:两种人的特点:卑鄙自私、高尚无私(对比的作用:诗的每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作者的感情:鄙视憎恨(揭露、批判)、崇敬赞美

哲理:一切危害人民的人,必将被人民所唾弃;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则会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小结: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因为诗人是借着纪念鲁迅这样一个机会,用诗作为出口,抒发心中的积愤(臧克家语)。诗中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且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向着恶势力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7、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前后呼应)

8、讨论诗歌的结构

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部分:第1节是第一部分,评价了两种人的生与死,是全诗的总纲。第2、3、4节是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5、6、7节是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9、体会诗句的含义。

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得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宇,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作威作福,凶暴的本质,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申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迸行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写得多么多么感人,多么形象!)

⑵如果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⑶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妄想流芳百世)

后一句是什么意思?(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认为刻入石头是万全之法,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道出了反动派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活力、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

⑷“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摔”、“垮”字分别说明什么?

(人民要推翻他们,打倒他们,便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⑸为什么说“把名字刻人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又应当怎样理解?如何理解 “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恶贯满盈,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末,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刻入”和“烂”是讥讽、嘲笑,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动派的鞭挞、讨伐;“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⑹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反复,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10、齐读诗歌,再次体会诗人对危害人民的人的无情揭露,对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热情赞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争取当堂背诵。

三、课外拓展

诗中的两类人物很有代表性,你能不能根据某一句诗举一个人物的例子?

利布雷斯库

在2007年4月16日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在罪犯拿枪扫射师生时,年届七旬的利布雷斯库教授把住教室门,关键时刻堵住枪眼,为全班同学成功逃脱,争取了宝贵时间,全班同学无一伤亡。

胡长清 原江西省副省长

自1995年5月至1999年8月,利用职务之便先后90次收受、索取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545.55万元。胡长清喜欢到处题字留名。他跑到哪里写到哪里。当腐败行为暴露天下,这位堂堂的副省长成了阶下囚,原来身价不菲的“书法作品”也在一夜之间一文不值,甚至刮起了店铺招牌的“铲字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1、你觉得可以用文中哪些句子来评价他们?

2、试着写几句诗来评价某一个人。(写,评)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诗歌丰富的知识,而且在思想上,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洗礼,老师相信同学们都会乐意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为人民服务的人。

五、布置作业

1、声情并茂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将“我愿做             的人”补充完整,写一篇450字左右的周记。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liunianji_491_2291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